首页 历史人文 正文

火了火了!宝鸡这件【明星国宝】,为何被频频夸上央视?


火了,火了

近日,宝鸡这件文物——何尊

惊动全国

央视新闻、人民日报

各大媒体相继报道

甚至在今年高考之日

人民日报设置了《馆长来了》双话题

#曾被当做废品的国宝送出高考祝福#

#国宝重器何尊自述开挂经历#

此话题占据宝鸡热搜榜第1、2位

© | 山东电视文旅频道

那么沉睡地下三千年的“何尊”

为什么如此火爆

是凭实力霸屏?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

见证“最早的中国”

领悟最美中华文化

何尊到底是什么?

【何尊】档案

© | 国家博物馆

姓名:何尊  

年龄:3000余岁

通高:38.8厘米

口径:28.8厘米

体重:14.6千克

职称:国宝级  

户籍登记时间:1963年  

籍贯: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贾村镇

出生时间:西周早期  

现住址: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联系电话:0917-2769018


习近平总书记与何尊的故事

© | 国家博物馆

2019年5月15日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

在北京拉开帷幕

习近平主席同出席开幕式的外方领导人

共同参观文物展

9件中外文物珍品

其中有何尊

© | 国家博物馆

2020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说

“中国”二字最早见于

在陕西出土的青铜器何尊

© | 央视财经

2023年5月18日至19日

在习近平主席亲自主持下

首届中国—中亚峰会成功举行

中国与中亚五国领导人

“长安复携手”

在赠送中亚国家元首的礼品

就有一件“何尊”

让世界了解“何以中国”

© |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2023年6月1日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

中国国家版本馆

“中华古代文明版本展”展厅内陈列了

造型浑厚、工艺精美的何尊


从30元到3000万美金

1963年,宝鸡的一位农民大哥

在坍塌的崖面上

发现了一件青铜器

并将它带回了家

© | 央视财经

两年后

在宝鸡当地的一家废品收购站

一位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路过这里

他用“火眼金睛”

发现了这件“宝物”——何尊

于是,他花了30元钱

将何尊请回了

真正属于它的“家”

© |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谁曾想到

身价30元的何尊

因内部铭文被发现后

迅速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

10年后成为中国的名片

被各大博物馆争相借展

也曾以3000万美金

保价赴美国、日本等国展览

2002年,何尊被定为

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以及国家一级文物

© | 央视财经

何尊一直备受青睐

1982年

何尊印于中国文物特种邮票

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片

近年来

何尊也一直作为高人气明星文物

重要的参展文物

以及众多国宝中的C位文物

相继亮相于《国宝档案》《百家讲坛》

《如果国宝会说话》等央视视综艺节目

2023年

何尊成为首届中国—中亚峰会国礼


3000多年铭文纪录中国之源

 何尊

这是一件很“中国”的国宝文物

让“上下五千年”有据可查

当之无愧的“中国”代表 

何尊的伟大

在于它的铭文价值

尊内仅仅122字的铭文

记载了周成王继承武王的遗训

营建东都成周之事

是周成王一篇重要的

训诫勉励文告

是西周最早的

有明确纪年的青铜器

在何尊底部方寸之间

它记录了辉煌的历史

其中内底刻有铭文

“宅兹中国”四个字

这里的“中国”一词

是自目前发现“中国”二字

最早的实物记录

这也揭开了埋藏千年的谜底

承载着“中国”的文脉

© | 央视财经

“中国”,三千年前

被镌刻与方寸之间

深埋于地下

 三千年后

与埋藏它的泥土连接的

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

 都被它命名,叫做“中国”

© | 央视财经

这些铭文更像是写给

数千年后13亿中国人的信

解答了人们的“千古疑惑”

何尊——从黄灿灿的青铜器

到被氧化成土绿色的国宝文物

这是历史的沉淀

亦是时光的流逝


感受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

如今在诸多西周青铜器中

存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馆的何尊

是最为特殊的一尊

© | 国家博物馆

何尊这一国之重器

本身古朴大方

全器造型如“亚”字

长颈,腹微鼓,高圈足

整个尊体以雷纹为底

高浮雕处则为卷角饕餮纹

圈足处也饰有饕餮纹

工艺精美、造型雄奇

通体散发着一种“狞厉之美”

© | 宝鸡青铜博物院

千年岁月流逝

沉淀着文物光辉

如今

何尊文创也为传统文化

赋予了更多的意义

将历史上最早记载的“中国”

经过设计衍生

研发成生活用品

让每一个使用者都切身感受到

这伟大文字背后的意义

社火脸谱“铭文中国”创意设计系列产品

铭文“中国”冰箱贴、钥匙扣

何尊皮影

何尊纪念币

何尊雪糕


















“何以中国”

实为中华民族之永恒命题

回望千年历史
“中国”的含义在不断变化
而“中国”二字
却已融入中华儿女血脉之中
传承千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