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文化 正文

宝鸡非遗:扶风碗碗腔皮影戏

明末,人称“铁胆御史”的扶风天度人王纶从宫廷带回皮影戏箱一套,皮影戏开始传入扶风,后逐渐形成具有扶风地域特色的碗碗腔皮影戏,在当地颇有盛名,流传很广,成为当时社会一个主要戏曲艺术。明末御史扶风鲁马人赵志孟曾为皮影戏台子题作对联 :“一口能说两家话,双手舞动百万兵”。碗碗腔皮影戏2009年1月被扶风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第一批非遗名录,2008年3月被宝鸡市人民政府公布入选市级第一批非遗名录,2009年6月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入选省级第二批非遗名录。

微信截图_20220609105709.png

关中皮影戏最早用牛皮刻制人物图像及道具,后用塑料代替,随着制作工艺的提高,人物形象更逼真、更具立体感。演出一般由七人组成,一人挑线、 一人配线、一人主唱 ( 生、丑、净、旦全演 )、一人拉板弦、 一人吹笛,其余人敲鼓、跑 杂,执各种乐器,一专多能,身兼数职。演出场地既简单又灵活,只用一辆大车,或选个土台子,周围用席围挡即可,非常方便。

微信截图_20220609105726.png

关中的皮影戏唱腔分东府、西府两路。东路皮影戏唱“高腔”( 即秦腔 ), 西路皮影戏唱碗碗腔(因乐器中用“灯盏头碗碗”打节奏,起着乐队指挥的作用,所以叫碗碗腔),使用的主乐器同于秦腔,但调式却异于秦腔。皮影戏的乐器分为文武场面,文场面有笛子、板胡、二胡、三弦、唢呐、 枸琴(类似胡琴,将枸木掏空做成琴筒,琴柱很短,琴弦用皮革做成,拉琴时须在指头上戴上铁指套才能拉响,现已失传)等 ; 武场面有鼓、锣、钹、铰子、梆子、板板 ( 类似快板,两块枣木做成,其中一个固定在大拇指上,另一个握在手掌里,摆动起来能发出极密的响声) 等。笛子是皮影戏里的主乐器,武乐器起板后,笛子领头接板。皮影戏演唱分头(大)调、二调、三调,一杆笛子要能吹出三个指法,不时换调,很不容易演奏。碗碗唱腔曲调分尖板、大板、二板、二六板、飞板、滚板等,调式多变,喜、怒、哀、 乐表达的淋漓尽致,苦音如泣如诉,花音欢快明丽,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碗碗腔皮影戏剧目有50多种,适合于各种场合演唱。扶风主要剧目有 : 《全家福》《告御状》《泗水关》《龙凤灯》《淮河营》《三上坟》《李 翠莲还阳》《双报恩》《四贤册》《草桥关》《九华山》《群雄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