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人文 正文

他仅用22个字,便影响了数代中华儿女

宝鸡,一个充满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

青铜器之乡,是炎帝故里

这里有帝王的雄心

也有儒士的惊世绝学

张载便是其中之一

有关他的故事

想必大家在董宇辉老师的

直播间里已经听过许多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到宝鸡

张载祠领略独属于他的风华


01

人物简介


张载又名张子,字子厚,祖籍今河南开封,生于长安,后侨寓于宝鸡眉县横渠镇并在该地安家、讲学,世称"横渠先生",曾与周敦颐、邵雍、程颐、程颢合称"北宋五子"。

 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名言,被冯友兰称作"横渠四句",他一生治学从仕,践履“四为句”,“思虑忧患以经世”,秉承担当敢为的精神,探索公平之法,期望利济天下,建立“太平”之世。


02

横渠四句


北宋大儒张载的“四为句”是精髓的关学思想,具有浓厚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体现出古代仕宦群体高尚的自我道德要求和高远的人生境界追求。

一、“为天地立心”

他认为北宋贫富不均、外族入侵、积贫积弱的根本原因不是财政、经济、外交,而是“三代道失”。

儒家文化主体地位丧失致使人心失“道”整个社会,缺乏文化认同与砥柱担当,他期望为天地人重建伦理道德价值系统和秩序。此外,他认为“知礼成性”,可以“变化气质”,可以立“道心”成善治。因此,在地方任职时,他以礼化俗,积极推行仁政。

二、“为生民立命”

他认为不管是主政还是辅政,都要为天下百姓谋求幸福,认为富民是治民和教民的前提,提出影响世代的“民胞物与”思想。

熙宁元年,他在渭州担任著作佐郎时,渭州发生霜旱灾害,饥荒严重;张载竭力劝服蔡挺,取出十万军备物资救援灾民,并从当地人中选拔戍边士兵,以满足民众需求,将源于血缘的仁爱扩充至宇宙。

三、“为往圣继绝学”

他“以《易》为宗,以《中庸》为体,以孔、孟为法,黜怪妄,辨鬼神”,建立了自己的思想体系。

他少时志气卓越,有报国之志。在拜谒范仲淹后,攻读儒家经典《中庸》,研修数年建立了“太虚即气”的宇宙本体论。归居横渠,将所思编写成《西铭》《东铭》,教授关中学者。之后,他结合历年所思,建构起囊括天地宇宙、政治伦理的系统思想体系,撰写成《正蒙》万言。

四、“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认为,“太平”之世是以“公平”为内在价值的“均平”社会。“为万世开太平”即实现《西铭》描述的“民胞物与”“天下归仁”的社会理想。

熙宁三年,他归居横渠,按照《周礼》,与学生一同开始“井田”实验;熙宁八年,撰写成《井田议》,准备上奏皇帝,力争推行全国;熙宁十年,张载回京任职,但入朝后因讨论礼制与有司不合,遂罢官归乡,途中溘然长逝。

时至今日,“四为句”具有的民族文化精神得以继承,其中所包含的个体生命对宏大时代主题的担当作为更值得学习。


03

张载祠


张载祠横渠书院,前身为“崇寿院”,位于眉县县城东横渠镇,距宝鸡50公里;它南靠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北临佛教圣地法门寺,东与道教圣地楼观台相连,西与西府名胜诸葛亮庙、钓鱼台、周公庙、金台观毗邻。

张载少年时在此读书,晚年隐居后一直在这里兴馆设教,他逝世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将崇寿院改名为横渠书院

张载祠分为“一核四区”,以其关学思想展陈馆为核心,辅以正蒙之路、关学之心、教育之荟、耕读之苑四个区域,用多种形式展示了“横渠四句”“民胞物与”“六有”“十戒”“东铭”“西铭”等张载廉洁勤政和家规家训核心内容。

翻阅到此处

你对张载了解了多少

人们常说“百闻不如一见”

明天就是周末了

带上背包,来一场说走即走的旅行

宝鸡

亲自去张载祠一探究竟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