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来源:西安图书馆)
岐山臊子面用精面粉、猪肉、黄花菜、鸡蛋,木耳、豆腐、蒜苗等材料和多种调味品制成。自古以来在西府民间,逢年过节,婚丧嫁娶,接朋待客都要以它款待客人。不仅以“薄、劲、光、酸、辣、香、煎、稀、汪”九大特点享誉华夏,而且以独特的食俗将三千多年的祭祀礼仪保留传承到今,堪称中华文明的活化石。
臊子面在岐山历来被称为“蛟汤面”,相传周文王在渭水之滨猎获一条大蛟龙,用其肉做成臊子,祭祀完毕,用臊子烹汤大宴将士。由于人多,便在汤中加入面条,规定只吃面,不喝汤,剩汤回锅,以保证人人能尝到珍馐。从此以后,福祉共享的臊子面便成为岐山人节日庆典的主宴。岐山人吃臊子面历来是年长者坐上席,晚辈要双手给长辈递饭。每次臊子面宴,就像一次温暖的老人节,因此,学者更愿称臊子面为“孝子面”。
经过三千多年历史传承,臊子面品种越来越丰富,食俗越来越简约,回汤陋习已被摒弃,但凝聚于臊子面之上的悠久文化魅力越来越闪耀着岁月的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