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特色小吃 正文

冷冷冷!不咥一碗泡馍,怎么开启这个冬天?

© | 花瓣网

俗话说“立冬补冬,补嘴空

为抵御冬季的严寒

民间有“立冬食补”的习俗

最近气温偏低,天气渐寒

正是进补的好时候

一碗泡馍迎接冬天

说起吃

可绝不是只能“馍夹世界万物

各色泡馍也是老陕餐桌上的常客

陕西人吃碳水实在是豪横

天一冷,就想吃口热乎的

这些热腾腾的泡馍还不快快安排上!


Part 1.豆花泡馍

豆花泡馍是来自宝鸡凤翔的风味美食,这道泡馍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古代有一个十分诗意的名字,叫做“金玉琼浆”,宋朝大文豪苏东坡曾在凤翔任太守,作为美食家的他这一尝就赞不绝口。

豆花泡馍中的馍是陕西人常说的锅盔,采用独特工艺烙制而成,外形似锅,厚度约三四公分,敲起来还能发出声音,外脆内韧、色泽金黄。


走进街边的小店中点上一碗豆花泡馍,师傅抓上一把早早切好的锅盔馍片放在豆浆中浸润捞出放入碗中,拿上扁勺刮取豆花盖在馍片上,舀上少许豆浆浇入其中,紧接着一勺红润的油泼辣子瞬间提香,花生、黄豆、葱花、香菜都放齐,还有咸菜也不能少,它能给豆花泡馍添上不少滋味,有的店里还卖麻花,也可以点上麻花泡在其中。

豆花滑如凝脂,入口温软滑嫩,豆香味慢慢在口中散开,浸泡好的馍片吸满了汁水和料香,吃起来香味浓郁,原本酥脆的外壳也服了软,可软糯中也留了些韧性,麦香和豆香开始相互缠绕,加上配料口感层次极为丰富,清晨吃上一碗收获一天的幸福感。


Part 2.羊肉泡馍

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这是古代著名诗人苏轼对陕西美食羊肉泡馍的赞美。羊肉泡馍素为陕西和西北地区各族人民所喜爱。许多外宾也争先品尝,以饱口福。

在宝鸡,猪肉臊子与面条的相遇,成就了舌尖上的恒久姻缘,但也挤兑了羊肉与面条暧昧的可能。于是,羊肉与面饼以及麻花之间,开启了它们天作之合的味道之旅。

宝鸡人似乎有满肚子的话要说,而且,他们的确也有一套自己的吃道,宝鸡羊肉泡的汤更宽,“煮”、“泡”和“泖”的三者均有。其中最家常的一种吃法是用死面饼,半厘米薄厚,里外皆白,表皮很薄。煮泖时,将其切成一指宽的长条,与羊杂、豆腐、木耳或粉条等同煮。清亮的羊肉汤会散溢出诱逗味蕾的香气,弥漫半条街道。


在这三种吃法中,最被宝鸡人所自豪的是“泖”。带骨的羊肉投于清水中,置十余味调料的纱布包,武火猛攻,转为文火,通常五六个小时以上,羊汤的滋味便会幽然吐芳。大块的纯肉及下水被捞起,置于案板上待用,汤则在文火的温舔下保持热度,咕咕冒泡。

© | 地道风物

泖的时候,锅盔或掰或切,置于碗底,再放上切好的配菜,然后用铁勺在大锅里撇开浮油,舀起热汤,注在碗中,再用铁勺搂住饼与配菜,将汤滗出。如此反复五六次以上,碗内的食材便已温润喷香了,然后再放上木耳、葱花或香菜等,一碗诱人的宝鸡羊肉泡便就此生成了。


Part 3.葫芦头泡馍

葫芦头既不是葫芦也不是菜,而是指猪大肠,至于为何被陕西人起名为葫芦头,据说是因为猪大肠的油脂丰厚,形状看起来和葫芦很像,便取名为葫芦头。一碗葫芦头不单有肥肠,还会配上一些猪肚、猪肉。

葫芦头泡馍,馍要用上好的白面烙的饩饩馍,食客们把馍掰成似黄豆大小的馍丁,爱吃筋道的则掰得大一些。

掰好的馍放碗中打底,切好的肥肠、猪肚、木耳和粉条等食材盖在馍上,用猪骨、五花肉、大肠炖煮出的高汤反复浇入碗中,直到底部的馍块吸足了汤汁,撒上香菜、蒜苗,来上一勺绝妙的辣椒,再配上一碟酸甜的糖蒜。


葫芦头泡馍的制作手法主要是“冒”,一碗掰好的馍打底,铺上大肠等配菜,用滚烫的沸汤浇在上面,葫芦头泡馍里的饦饦馍跟羊肉泡馍也略有不同,质地比普通的死面饼更加松软,因此掰的时候也要比普通的稍大,才能保证它不会被汤泡烂,保持嚼劲。

一大碗香味四溢的葫芦头,汤汁浓郁、鲜美,炖煮好的肥肠吃起来爽滑Q弹,越嚼越香。被喂足汤汁的馍块才是重头戏,入口绵软却不失韧劲,汤汁的鲜香都已融入其中,一口接着一口,让人欲罢不能。一碗见底立马被葫芦头泡馍征服成为它的忠实粉丝。


在萧瑟的冬日

寒风像个无情的猎人

吹刮着干枯的枝桠、坚硬的建筑

和缩着脖子行走的人们

昏暗的路灯发着微弱的光

此刻

每一个亮着灯的馆子都让人充满想象

咕咚咕咚升腾的热气

肉食美妙的鲜香气散发着

暖暖的肉汤咕嘟着……

就知道,冬天是有盼头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