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文化 正文

厉害了,新增10个!宝鸡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入选→

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人类世代相传的宝藏

是民族精神的完美体现

蕴含着无数的民族智慧

观宝鸡非遗,寻西府根脉

这座城市的魅力不仅在于

它的山水之景、美食飘香

更在于那些承载了城市记忆

私藏了时光味道的宝鸡非遗

image.png

近日

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了

陕西省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其中,宝鸡有10个项目上榜

今天,让我们一起

去欣赏那些

世代相传非遗技艺

去了解那些

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

宝鸡非遗吧~


宝鸡10个项目入选

鸡峰山传说

金台马氏瓷刻

陇州社火疙瘩脸谱绘制技艺

陇州社火头帽制作技艺

凤翔陶罐制作技艺

眉县堆漆彩绘技艺

岐山传统榨油技艺

岐山青铜器复仿制技艺

九成宫酒酿造技艺

槐塬正月二十六古庙会



鸡峰山传说


鸡峰山位于宝鸡市东南,距市区约20公里处的“秦山叠嶂”之中。鸡峰山古名陈仓山,陈仓县始建于秦孝公12年(公元前350年),到唐至德,2年(公元757年),唐肃宗李亨驻跸凤翔,以“昔有陈仓山宝鸡啼鸣之瑞”,改陈仓县名为宝鸡县(即今天的宝鸡市)陈仓山遂改名为鸡峰山。

远眺鸡峰山,三峰对峙,宛如鸡冠,云雾缭绕,苍苍茫茫,似瑞气氤氲的蓬莱仙境,近看怪石嶙峋,层峦叠嶂,如松涛滚滚的苍悟圣地。《宝鸡县志》载:“鸡峰插云,县境峰峦之奇,唯鸡山为最,天柱矗立,玉笋排空,西连关岳,东楼太华,云雾缠腰,触石时,呈五色,似鸡栖山头,惊人只在一鸣”。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也曾登临鸡峰山,留下了“鸡峰云霞古,龙宫殿宇幽”的佳句。




金台马氏瓷刻

金台马氏瓷刻源于西安,后传入宝鸡,并一直在家族内部传承。它将中国画艺术与传统瓷盘雕刻技艺融为一体,以国画为题材,以刀代笔在作品中追求国画的韵味和笔墨情趣,有着浓烈的金石味道,使国画和瓷质达到完美的统一。

金台马氏瓷刻最大特点是画面生动,色彩丰富,在悉心保持原画的线描、比例、形貌、神韵的同时,又发挥瓷刻点、线、磨、挑、剁、刻等十余种刀法的表现力,使作品观有笔墨,触有手感,极具欣赏趣味。“金台马氏瓷刻”已列入宝鸡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陇州社火疙瘩脸谱绘制技艺

陇县古称陇州,文化积淀深厚,以社火为代表的民间艺术文化颇具特色。陇州社火的延续发展,孕育了社火脸谱艺术的不断革新和升华,城关镇高堎村、东南镇牙科村装扮的社火疙瘩脸谱尤其别具一格。

陇州社火疙瘩脸谱绘制技艺纯属民间手工技艺,社火艺人为了夸张社火角色人物个性,增强艺术感染力,将鸡蛋壳等粘贴于社火扮演者的双颊、额头等处,造成面部隆起许多疙瘩状,并加以彩绘,使脸谱显示出狰狞美。铁面无私的包公、红颜刚直的关羽、青面獠牙的蚩尤等等,感染力不同凡响。



陇州社火头帽制作技艺

陇州社火头帽指的是耍社火时社火身子戴的帽子、冠、盔等帽饰。自古以来,陇县就有春节全县耍社火的习俗,于是衍生出了一个民间技艺——陇州社火头帽制作技艺。

陇州社火头帽既具有实用功能,也具备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社火头帽是社火衣箱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美的社火头帽是陇州社火的特色之一,社火头帽做工精良,美观大方,深受业内欢迎。现今,从事陇州社火头帽制作的年轻人越来越少,陇州社火头帽制作技艺处于濒危状态。



凤翔陶罐制作技艺

陶罐是一种用黏土捏制成形后烧制而成的容器,在古代作为生活用品被人们长期使用。陶罐、陶碗、陶俑等器物在凤翔频频出土,其中年代久远的凤翔陶罐是北水沟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周、秦、汉、唐等朝代制作的陶器也很多见。宋代至元明时期瓷器普及后,陶器和瓷器制作工艺通过相互交流借鉴,使陶器的制作工艺有了更加精细和先进的技术。

凤翔陶罐制作技艺,融入了历代艺人对生活的理解和憧憬,其形制和装饰图案对于研究古代当地人文环境、审美观念、风情民俗等,都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凤翔陶罐制作技艺2022年12月被列入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眉县堆漆彩绘技艺

眉县堆漆彩绘漆艺,距今已有七千年的悠久历史。据眉县县志记载,眉县传统堆鼓彩绘漆器制作技艺在战国秦代已有发现。眉县堆漆漆器工艺品制作相当考究,工艺流程极为复杂,底料木头要求极为严格,保证不裂缝,不脱漆,多以硬木为原料。

整个堆漆彩绘漆器画面的立体感由生漆堆砌而成,顾名思义为堆漆彩绘漆器。绘制内容大多以花鸟、树木、历史或民间故事人物、山石为主,其形式相似于中国画线描和工笔画,但其又具有立体浮雕效果。该技艺被广泛用于制作成首饰盒、箱子、食箩,桌柜、炕柜、桌屏、盘、屏风及棺材等生活、装饰、婚嫁、丧葬用品等,深受当地群众喜爱。



岐山传统榨油技艺

岐山传统榨油技艺俗称土梁榨油或土法榨油,在岐山传承上千年历史。位于岐山县枣林镇范家塬村的范家塬老土梁油坊,是岐山保存土梁最长,技艺最完整,手工最精湛的老油坊之一。

土榨油工艺留存了过去时代当地人的农耕生活状态及取油方式,操作全用原始设施及人力,技术传承全靠口传心授,且不用任何添加剂,有一定的研究开发价值。2008年,岐山传统榨油技艺被列入县级非遗保护名录;2014年6月,岐山传统榨油技艺被列入宝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岐山青铜器复仿制技艺

岐山县城位于周公庙西周制铜作坊遗址和化图寺村西南制铜作坊遗址的中间地,属“青铜器之乡”的“乡中乡”。改革开放以来,青铜器复仿制产业从无到有,发展较快。岐山青铜器复仿制技艺起源于商代,兴盛于西周,岐山青铜器复仿制技艺,有着得天独厚的地域地理条件和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底蕴。

岐山青铜器复仿制技艺自清代晚期开始采用砖范陶范铸造法和翻砂铸造法,20世纪80年代后又兼容引进失蜡铸造工艺,这项技术于2010年6月,被列入宝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1年4月,由岐山青铜器复仿制技艺传承人于安君创办的“金石技艺传习所”进驻岐山太平塔文化旅游街区。



九成宫酒酿造技艺

九成宫酒酿造技艺,始于唐宋,盛于清末。据《麟游县志》记载:清代后期,麟游就有酿酒作坊,它以醴泉故址附近的深层地下水和优质高粱为原料,以优质豌豆、大麦制曲,稻皮等为辅料,经过严密的传统工艺加工,并进行科学勾兑而成,属凤香型白酒,其特点是醇厚甘冽、优雅清爽、诸味协调、尾净悠长。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九成宫酿造技艺,蕴含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它是麟游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人们聚餐、招待、礼宾、婚宴、馈赠亲友的首选商品,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及民俗价值、品牌价值、经济价值。



槐塬正月二十六古庙会

槐塬正月二十六古庙会是为祭祀炎帝之母女登而确立的。相传,在远古时期,炎帝实行农垦,刀耕火种,而女登逐林觅花、驯养蜜蜂,两者互不相容,女登遂避于槐塬。炎帝思母心切,多次接母未果,遂于每年母亲生日,即正月二十六前日晚,携带渭河南岸自己部落的民众,手执火把,赶到槐塬,编织山型大轿,将母亲女登迎于山顶,绕村周游,意即接回南山,此后形成了槐塬正月二十六古庙会的独特民俗。

随着社会的发展,历经数千年的沉淀,槐塬庙会上的排灯,模仿了炎帝寻找母亲时候使用的火把,这些凝聚了民间传统文化的经典,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思想精华,是维系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槐塬正月二十六古庙会2022年12月被列入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文化

是一个地域的独特印记

更是一方水土的根与魂

让我们一起

了解宝鸡的非遗

传承文化非遗

让文化遗产

历经时光的荡涤

愈加绽放出迷人的光彩

(来源:宝鸡旅游)